关于某自媒体的那篇“深扒文”,这几天,已经有好几个人微信私信我,想听听食悟君的看法,甚至一个在大学当老师教新闻的大学同学,都在@食悟君……好吧,今天我就这件事简单说两句。
关注乳业这么多年,食悟君见过N多黑伊利的,也见过N多黑蒙牛的,但在一篇文章里同时黑伊利蒙牛的,这是第一次。
这种罕见的现象发生的时机是值得玩味的,背后的力量也是值得关注的。接下来,食悟君就按照这个逻辑去简析一下:这次黑伊利蒙牛背后可能存在的三股力量。
第一股力量,也是最直接的,表面就能呈现出来的:自媒体自进入自媒体时代,包括伊利蒙牛在内的诸多企业,不仅乳业的,还有其他行业的企业,就遇到了比传统媒体更棘手、更难处理的公关关系。
传统媒体时代,就那么有数的媒体单位,逐一维护,有实力的企业可以一网打尽;但到了自媒体时代,犹如星星之火,太过分散了,想全面维护基本是不可能的。微信公号总数有几千万个,总会有个别或者新号关注报道你,这牵扯了企业太多精力。
根据乳业新媒体领导者《食悟》的了解,目前乳业已经有企业的公关高管来自于管控自媒体的监管部门,另有一些大企业也在通过猎头努力挖这样背景的人才。之所以这么干,就是为了应对当前复杂而严峻的媒体舆论环境。
再来说说这次首发报道伊利蒙牛的那篇文章,来自于一个叫什么”世界灯火“的自媒体,具体啥名字我忘记了,也懒得去记录。所谓“深扒”,说实话,我并没有看出“深”在哪儿。
近年来确实有很多自媒体动辄就在标题前冠名“深度”,只不过是对于作者本人来说是“最深度”的一篇,但在同行看来,点开的兴趣和时间都没有,就别说看完了。
好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认真研读了那篇文章,乳协看完后总结归纳了几点:该文“恶意杜撰多家乳企‘产品质量不达标’‘往牛奶里添加化学物质’‘降低检验标准’‘压榨奶农’‘欺诈消费者’等罪状。
从新闻的角度讲,这几个所谓的“罪状”的确具有冲击力,各个都与民生相关,都关系到消费者的营养健康。按照最新版的食品安全法,每一个罪状如果成立,涉事企业都要受到严厉处罚。
但问题是:为什么伊利蒙牛现在还没有接受惩处呢?产品质量如果不符合国家标准,为什么监管部门还允许产品售卖呢?如果企业往牛奶里添加化学物质,为什么质检部门没有检出来呢?
自媒体的文章是自然人发出的声音,我们需要尊重每个人表达观点的权利,但对于受众来说,我们更需要甄别这个声音是否理性,是否值得我们去盲从。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自媒体为了赚取关注度会想尽一切手段,从上述首发那篇“深扒文”的评论和后续发的一些东西中,不难发现:借题赚流量是TA的核心目的。
因此,读者越认真,就越是作者希望看到的;相关企业越认真,也是作者越是希望看到的。
很显然,这位作者做到了。
第二股力量,也是现象背后隐藏的力量,或者说是舆论的推动力:区域乳企上述咱们分析了,最直接的力量是自媒体为了赚流量,借题发挥。但自媒体时代已经来了好几年,为何此时才出现这样的“深扒文”,为何出现罕见的一篇文章同时讨伐伊利蒙牛两家企业这样的怪象?
这不得不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背后一定有一股力量在推动,这股力量是谁呢?显然是跟伊利蒙牛水火不容的利益体,首选的应该就属区域乳企了。
这几年,在伊利蒙牛的全国渗透和挤压下,区域乳企在夹缝中生存。但伊利蒙牛自上世纪末就开启了全国化,为什么此时此刻区域乳企才奋起抗之?
根据乳业新媒体领导者《食悟》的专业研究:此前二十年,伊利蒙牛全国渗透的武器是常温奶,这对以低温乳品为主业的区域乳企来说,冲击力还不是很大,毕竟可替代性不强;但近年来,尤其是自2017年底以来,蒙牛伊利君乐宝纷纷推出鲜奶,并且大张旗鼓地全国渗透,这对于区域乳企就构成了生死威胁,各个区域乳企的大本营四面楚歌,纷纷告急。
从上述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总结梳理的那几个点来分析,无论是新国标争议,还是常巴之争,以及乳业巨头与奶农关系的挑拨,都能推断出来:这场舆论战的背后受益方是谁。
第三股力量,也是关乎市场竞争的较量,中国奶业振兴的最大阻力:外资品牌的围剿无论是液奶领域的伊利蒙牛,还是奶粉领域的飞鹤君乐宝,都代表着国产乳品,关乎中国奶业振兴。
随着伊利蒙牛的不断壮大,以及飞鹤的崛起,中国奶业正处于史上最好的时期,并且未来前景非常值得向往:伊利目标2030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飞鹤目前已经晋升全球最大奶粉市场——中国奶粉市场份额第一。
面对中国奶业如此蒸蒸日上,包括惠氏、雅培、美赞臣、恒天然、菲仕兰等所有外资品牌只能会逐步沦为中国乳企红遍天的“绿叶”,这岂能是外资品牌愿意看到的局面?
所以我们看到,8个月内,两家境外做空机构连续做空飞鹤。此次伊利蒙牛这两家中国乳业两巨头被黑,不禁让人联想起默默旁观的外资势力,莫非是他们在兴风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