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次党代会为我省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向“三个翻番”、“五个提升”奋斗的号角。我省作为食品大省,资源、品牌富集,产业链长,链动“三产”,情系民生,食品安全在助推“五个提升”过程中甚为重要。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助推我省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产业实力显著提升,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我省迅速出击,确立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7项专项整治,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和示范企业等2项正面引导举措,奖惩并举共筑四川食品安全“长城”。
正面引导
2项评选树立标杆
据省食安办透露,今年6月至11月,我省将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 (市、区)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创建出22个食品安全示范县 (市、区),108个食品安全示范企业。
创建将按照“分类指导、示范带动、分级管理、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通过创建一批食品安全水平较高、管理规范、诚信经营、影响力大的示范县(市、区)和示范企业,以充分发挥示范典型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省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创建活动中,对食品安全问题实施“一票否决”,凡近三年内发生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县(市、区)和企业均无资格获评。与此同时,获评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还必须满足具有完善的食品安全组织体系、监管体系和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必须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监督网络,三级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络覆盖面达到100%;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等环节抽检合格率必须达到较高标准,如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餐饮信息公示率达到95%以上等。
获评食品安全示范企业,要求必须具有主体资格,证照手续齐全且连续经营两年以上;内部管理规范,建立有严格的进货查验、进销货台账、出场检验、索证索票、标签标识、不合格产品召回、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等关键制度,食品原料、添加剂等可追溯率达到100%;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消费投诉解决满意率达100%,诚信守法经营,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记录等。
创评共分为4个步骤实施,5月为动员部署阶段,6月至11月为实施创建阶段,11月为自查评估阶段,12月为考核验收阶段。省食安办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动员部署阶段召开创建动员大会,部署创建工作并制定实施方案;在实施阶段坚持分步实施与全面推进原则,将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按照标准落实示范县(市、区)与示范企业创建;经过自查评估和考核验收合格后,省食安办将授予 “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或“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企业”称号。
严惩违法
7项整治不留死角
围绕今年工作安排,省食安办已会同省食安委成员单位制定了2012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确立了7项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已开始集中部署推进,从6月开始,专项整治将全面实施,要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指导企业自查自纠,督促企业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不留整治死角。7项整治内容为:
——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在畜禽水产品养殖环节滥用抗生素及禁用药物、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化学药物成分、在火锅底料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
——重点品种专项整治。对日常生活消费量大、影响范围广、行业共性问题较突出的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等重点品种进行专项整治。督促和指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断提升自检能力和水平,督促相关部门加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力度。
——重点场所专项整治。在食用农产品和食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专业村”、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建筑工地、大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场所,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隐患大治理、问题大整改。
——农药兽药残留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等行为,坚决打击假劣农资、兽药制售源头,加强食用农产品种植、畜禽养殖全过程监管,加大科学规范使用农药、兽药的宣传教育力度。
——畜禽屠宰专项整治。通过开展生猪定点屠宰重新审核工作,淘汰不合格屠宰厂(场);加强对屠宰场所的监督检查,督促屠宰企业落实进厂 (场)查验、来源和产品流向登记、肉品品质检验、问题产品召回、病害畜禽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
——调味品专项整治。严格控制调味品原料种植地的面源污染,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督促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严格规范使用农药,禁用高毒农药,严禁在调味品生产过程中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加强调味品标识标注管理。
——餐饮具集中消毒、食品包装材料专项整治。开展对辖区内以使用消毒产品和生产用水、设备、卫生等为重点的监督检查和餐饮具卫生抽检,督促相关单位消毒过程及消毒后餐饮具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打击无证无照从事餐饮具集中消毒经营服务行为、使用非食品级原料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