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在江苏的中部,属里下河地区,是出了名的鱼米之乡,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辈出。饮食方面土特产繁多,最享有名气的是大闸蟹,以及大麦酒和糯米做的米酒,极具地方特色。
记得小时候,一到了天寒地冻的腊月,家家就准备做大麦酒和糯米酒了。其中糯米酒尤受老人和小孩的喜欢,因为它不像大麦酒那样有刺鼻的酒精味和猫尿味,而是入口滋润清爽。可以说我们兴化米酒师傅制作的米酒天下无双,闻名大江南北。在外飘荡的游子,回家过年,一喝到家乡的米酒,他乡一年间的牵挂和烦恼就随酒的醇香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敞开肚皮尽情畅饮。这就是兴化米酒的魅力所在。
那时候经济虽然匮乏,但家家勒紧裤带也会在年前请米酒师傅到家做上少许佳酿。在我的童年印象中,进了腊月上旬,每家每户就开始准备做米酒了。
做酒前,我母亲总是选上等的优质糯米,然后捡去糯米中的杂质,经数日晾晒,之后就是等做酒师傅上门了。
师傅一到,村子里的女人们就忙开了。找出淘萝,装上糯米,去河沟上淘洗。回来盛到一只由米酒师傅带来的圆形木制的高容器里(方言称蒸子)。装好后,由师傅双手举到盛满水的灶台的锅子上。家里人拿来一大堆柴禾,就着炉膛前,猛火烧蒸。
此时我总喜欢坐到炉膛边的母亲跟前,一把一把地替她往炉膛里送柴禾,看炉膛里窜起的火苗,享受从炉膛里散发出来的热量,闻着从容器里喷出的诱人米香。
经过一小时左右的猛蒸,容器里的米饭熟了。师傅取下容器,将米饭倒进准备在一旁的木桶里,摊开,用少许凉开水,将糯米饭降温。几分钟后,师傅取出自己带来被称为酒钥子的一种黄色粉末儿,撒在糯米饭的上面,用双手不停地将酒钥子与糯米饭搅拌均匀,再盛到事先预备好了的小坛子里。之后将糯米饭压紧,抹平,在上面再均匀地撒一层酒钥子,用铲子手柄或小木棍在坛子的糯米饭中央捣个圆圆的洞口,最后移到一个铺好稻草的笆斗里。在坛子的上方,用被子或穰草压实裹好保温,整个程序告一段落。大约一周后,就可以揭开被子了。
揭开后,会看到经过发酵的米似有了生趣般漂浮在最上层,米粒覆盖着的则是碧清的米酒,散出暖烘烘的酒香。那时整个村子的空气都是让人沉醉的,房前狗止了吠,屋后鸡也忘了鸣。
接下来的环节很重要。因为这米酒是要储存的,留着日后或等来了客人慢慢享用。米酒好做,储存却难。储存得好可以喝上一年或更长时间,储存失败,第二年一进入夏季就会变质。
此时唯一的办法是立即将米饭和酒分开。精细的人家会用干净的白纱布慢慢过滤,过滤后的米酒必须兑上白酒,要是想储存时间长不会变质,白酒应多兑。白酒比例可根据储存时间来确定,一般在20%至50%之间,也有更多的。我们这儿一般兑的都是大麦烧的白酒,粮食酒,喝着放心。讲究的人家还会掺些冰糖、蜂蜜那喝起来的感觉真的叫绝。
时间恍惚几十年。现在农村富裕了,人也变得懒了,想喝啥酒奔超市,再也不肯费那个力劳那个神了。但超市买来的米酒总不及以前米酒师傅做出的那个味醇,喝起来的感觉也大不如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