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食品饮料人,如果不知道食品保质期是什么具体含义的话,恐怕会贻笑大方了。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表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等各方面都有保证,可以放心食用。
保质期和贮藏条件有直接关联
食品保质期并不单纯的是一个时间期限,而是需要结合贮藏条件一起使用的,也是说,如果不能保证食品保质期所要求的贮藏条件,那么食品保质期所表明的时间也失去了参考价值。所以在贮藏食物时,一定要关注食品标签中所注明的条件。以下储藏条件经常会出现在食品标签中:常温、避光、冷藏、冷冻等。如果实际贮藏条件与标签标注不符的话,很有可能造成食品保质期缩短,甚至直接导致食物变质无法食用。
所以如果你能严格按照食品标签中注明的条件贮存的话,可以把保质期当做期限,如果不能做到的话,尽早食用,因为贮藏条件不达标会导致食物提前腐败。
过了保质期的食物并非不能吃
食品安全法中有明确规定,食品超过了保质期不能再销售,但是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并不意味着吃了对身体有害。
对于有些食物来说,变得腐败有害之前,口感早变差了。这类食物即使过了保质期,只要没有腐败变质,仍然是属于可以食用的范畴。有一些食物过了保质期会变得十分难吃,这类食物会转变为饲料或者肥料,循坏利用。也有一些食物过了保质期后可能会出现微生物超标、重金属超标、过氧化值超标等安全隐患,这种食物没法再利用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类食物容易腐败、氧化,如果超过了保质期一定不能食用了。这类食物通常有着水分活动比较高、高蛋白质、高脂肪等特点,生活中最常见的是肉制品、食用油和鸡蛋这几种。
保质期的制定也会考虑市场因素
有一部分食物,有相应的规定,所以必须按规定制定保质期。对于新产品,研发人员会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保质期。
技术人员会通过了解原料相似的食品的保质期做个参考,其次还会通过加速破坏实验确定其技术保质期。而销售人员和市场负责人也会根据产品在市场上的铺货、物流等情况确定一个市场保质期。最终的保质期是技术保质期和市场保质期平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