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霜降,吃羊肉的季节又到了。据说吃羊肉上火,有的人吃了嘴里还要起泡。怎么办呢,只好天冷了再吃。天儿凉,人体寒,正好吃羊肉补阳气。闽南地区,立冬要吃羊肉补冬,据说一冬都不会怕冷。北地天寒,自然等不到立冬要大吃羊肉了。
北京不是羊肉主产地,但北京人嗜食羊肉,这大约是元朝给北京打下的底子,此后代代不辍。过去,北京羊肉大都来自口外(张家口以北)。现在内蒙古的羊肉、宁夏的羊肉、新疆的羊肉都往这儿聚。总之口号都是一个,我的羊肉不膻。到底哪儿的肉好吃,恐怕永远不会有定论。同样,羊肉怎么做吃,也不会有定论。北京清真菜肴,羊肉做法无数,炒的、炖的、酱的、扒的、烧的但必须不能错过的是涮羊肉。
涮羊肉起源蒙古,成吉思汗的骑兵用头盔烧水煮羊肉,是涮羊肉的原始做法。元朝定都北京把这种方法带过来,逐步发展成北京涮羊肉。涮羊肉虽然是北京最着名的火锅品种,但要说北京火锅只有涮羊肉是不对的。北京火锅除了涮羊肉,冬天有白肉锅子,春节要做什锦火锅,秋天的菊花锅子也是应景的吃食。这是题外话。
提到涮羊肉,不能不说东来顺。说北京最着名的涮肉馆是东来顺,不为过。中华东来顺其实历史并不算长。1903年,丁德山在王府井东安市场卖羊肉杂面,到1914年才开始卖涮羊肉,并定名为东来顺羊肉馆。东来顺的成功除了选料精、口味佳,还有精明的生意经。东来顺的师傅当年都是在门口支上案子,当众切羊肉片,让食客看得见,吃着放心,同时又吸引了路人的注意。这算最早的明厨亮灶吧。另外,当年东来顺二楼卖涮羊肉炒菜,招待有钱的主顾。楼下用羊肉的下脚料做馅饼、包子,个儿大,便宜,吸引了大批下层百姓。这其中人力车夫为数不少,因为吃美了,有吃饭的主顾往东来顺拉。
要说字号老,前门一条龙涮肉乾隆年间开业了,可能是北京资历最深的涮肉馆。道光年间开张的正阳楼饭庄,秋天卖螃蟹冬天卖涮羊肉,曾经是东来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只是几经变故,不知道现在正阳楼还有没有了。
不过,老与不老,实在和味道没什么太大关系。近20年间开的涮肉馆,好吃的也不少。咱们不是美食探店,还是说说涮羊肉的做法。
涮羊肉实在太简单,似乎厨师都可以省略,食客自己是厨师。其实不然,涮,谁都会,难在选肉、切肉、调作料。选肉不是羊身上什么部位都能涮,上脑、三叉、后腿、黄瓜条,公认的好吃。手工切肉,这是技术活,肉要先入冰箱冻到半硬,因为太硬切不动,不冻又切不薄。在肉上搭块白手巾,一手按手巾,一手开切。切得好的,真有庖丁解牛的感觉。
调作料,主料有3种,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上世纪50年代末,物资供应紧张,芝麻酱断货。老舍是人大代表,上了个提案说北京人夏天没芝麻酱活不了,后来芝麻酱恢复供应了。可见北京人多么热爱芝麻酱。调制涮羊肉作料当然少不了它。这三种作料,简单说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按3:2:1的比例拌匀,加上香菜、葱花、辣椒油可以吃了。但这离好吃还有距离,起码要加点卤虾油才鲜。鱼羊为鲜,但是鱼羊一起做未必真好吃。但在涮羊肉作料里加一点海味,确实能起到点睛的作用。我看某涮肉馆老板有用几十种香料秘制的调料,居家是做不到的。虽说口有同嗜,实则千差万别,加糖、加醋、加盐,只要你吃着对口味是好的。
至于怎么涮,涮什么?总要先涮肉,把汤涮肥了,再涮菜才好吃。涮的时候,火候很重要,肉不能老,老了没劲了。抛开道理,先涮肉解馋啊!其他涮什么,老派人物认为,只要白菜、豆腐、粉丝,顶多来点儿冻豆腐,其他都是江湖乱道。我以为大可不必拘泥,什么好吃来什么,只要味道不太冲,破坏了汤的味道都行。
上面说无法回答的问题,什么肉好吃、什么做法好吃,也或许不是完全没有答案。最能发挥食物本味的做法,什么食材最能经受这种做法的考验。所以也可以说涮羊肉吃,什么肉能经受涮的考验,什么肉是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