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擅长考试,这应该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了。这也难怪WSET进入中国,尤其是加入中文版后的井喷式的增长。现在二级学员的数目已经相当庞大了,相信再过3-5年,当三级学员的增长呈一个逐年稳定的趋势,那将意味着中国葡萄酒市场及行业的成熟度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并趋于稳定增长,同时WSET四级的保有量持续递增,向市场输送更多葡萄酒专业人才。
都是品酒师
现在所谓的品酒师侍酒师到处都是。凡是考过证书的,不管什么程度,一律自称品酒师,一些在餐厅倒酒的服务员也会被叫做侍酒师。我见过最过份的一位,是在一个酒会上,他挂个某某葡萄酒公司的职位,是该公司的高级品酒师,正在跟他的客户侃侃而谈,说得我一愣一愣的,好像世界上没有他没喝过的酒一样。后来我知道了,他学过WSET一级。在这个年代,我们连品酒师和侍酒师都没定义清楚,如何去规范管理呢?只要在网络上谈论到葡萄酒证书,会有很多人出来对号入座,其实我很理解这个现象。葡萄酒的证书考试对于国人来说,真的不算非常难,二级复习一个礼拜,三级复习一个月,拿个Pass真的不成问题。也是因为WSET 三级开始是英文的,所以才会那么少人,如果哪WSET 四级改成中文考试,那么也会井喷的吧?也不要忘记还有一些浑水摸鱼之人,考场作弊的并不是没有,曾听说过有把小抄做在手掌上,然后再在考卷上写下一些要点,再开始作答。
有些人考完一个证开始到处招摇(有的甚至只是考过一级),传播一些不正确的知识,也怪不得会被一些积累了很久经验的前辈鄙夷。有一个道理我们都懂,人无完人,人必定会出错,算是前辈也会,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自己钻研的精神,只要你有兴趣把问题搞清楚,那犯错也并不可怕,我相信一次错误的经验比一次认真的学习更深刻。在每次写什么或者出去讲解的时候,必定要查阅多本书籍或网站,只求万无一失,算有所失也必定能说出出处,而不是信口胡掐。其实我只是举个例子,我只想那些想靠证书招摇的人可以真的有东西可以招摇,而不是只是靠那一页纸,请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那一张纸。
要会说人话
有一些饮家喜欢把酒评写的天花乱坠,无数种没有听过的水果,各种听不懂的形容词,那些如歌词般的诗句,有时候甚至能身临其境,置身各种幻想之中。曾经见过一段酒评,对葡萄酒香味的描述居然用到了超过10种香气,用尽全力去闻香,对于葡萄酒的口感却不见描述。葡萄酒,是一种饮料,饮料是用来喝的,不是香水。那些人只看到了国外酒评家表面上对香味的描述,依样画葫芦,可是却忘记去学习闻香背后的学问,去研究这些香味的由来,是因为品种还是因为种植?还是因为后期酿造赋予的香气?更何况,对于普通饮酒之人这些香味的参考价值十分的低,每个人的感官不同,闻到的香味自然不同。
品酒笔记其实更像是一个自我学习的笔记,用来记录自己的品酒历程。真正成功的品酒笔记,我认为应该是让自己一看到,能想起来喝的是哪一款酒,那款酒给自己的感受是怎么样的,而如果只是一堆香气和口味的词语堆砌,那意义还大吗?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在中文课程普及后越发明显,那是各种专业名词、术语的翻译问题。葡萄酒毕竟是舶来品,因此当术语被生硬地翻译成中文以后,理解起来还是很困难,也确实不方便交流。
葡萄酒媒体人赵晓娟表示,中文版考三级有好的一面,能够让更多有外语障碍的人进一步学习和提高葡萄酒知识,从而普及葡萄酒文化。不利的一面当然是,当然是没有克服语言障碍的学习,无法和国际接轨,甚至只是为了考证而考证。不利的一面则是,没有克服语言障碍的学习,无法和国际接轨,甚至只是为了考证而考证。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单纯的中文化,并不一定能够让WSET持证人说中国话。
像葡萄酒好不好,真正懂酒的人一喝知道,忽悠是没有用的。没有真本事,带证忽悠,是经不起市场检验的,走不长远。人还是要踏实点好,这些基本的准则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
会盲品才是高手?
盲品很困难吗?是不是需要这方面的天赋?其实不是,更多时候拼的是经验。首先,我觉得太多人把所谓品酒师看得太神圣了。其实只要有正确的引导,而且具备正常人的嗅觉和味觉,任何人都可以学会鉴赏葡萄酒,并不需要多么伟大的天赋。而那些能够品出产地、葡萄品种或者年份的人,与其说他们有天赋,不如说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猜错的次数越多,你的见识会随之增长。一位的葡萄酒业内人士曾经这样说。
葡萄酒是一种饮品,如何面对众口难调的人群?我觉得WSET书上提到一个不错的概念:后天养成的口味偏好(Acquired Taste)。国人最初不太能接受咖啡的又苦又涩,但现在咖啡已经布满城市的大街小巷;最初国人喜欢甜甜的红酒兑雪碧,现在大家都已经学会了纯饮,干型的红葡萄酒也被广泛接受这是说:人类的味蕾是可以调节的,消费者的口味也有可能发生变化。随着对葡萄酒品的不断尝试,人们对不同类型的葡萄酒接受度也会有变化。
当你考到WSET四级,盲品考试将会是很吃重的一部分。盲品虽然有很多弊端,比如若不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如酒的品种或产地,很难对于一款酒的品质进行恰当的评价,不过,迄今还没有发现有比它更加有效的考验品酒水平的方法。WSET 四级考试中的盲品,也限度地避免了盲品中的弊端,它不依靠对单独一款酒的品尝来判断学员品酒水平的高低,而是通过多组品尝来进行考核。好像打高尔夫,业余选手可能在某一个洞拿到比职业选手好的成绩,可是18个洞的比赛中一定是职业选手成绩更好。
在学习过程中,与那些真正的专家交流,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是开明的思想和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关系在转变
总结过去这些年的发展,当我们在进行葡萄酒销售的时候,我们在向市场输出更多的是商品,关注更多的是买和卖的关系。对于这种简单的贸易形式,我们大可套用其他产品的销售方法和话术,不需要过多地关注产品本身深层次的信息内涵。因此在行业的粗犷型发展阶段,我们的销售人员并不需要对于葡萄酒这门学科有系统的认识和掌握。
如今,消费群体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当我们的消费群体从团体变成个体的时候,我们发现个体消费者对葡萄酒包含的信息诉求变得强烈和细致起来。他们需要了解葡萄酒的产地、葡萄品种、酿造的工艺、价格的构成、配餐的方法、香气与气味的特点、陈年潜力、性价比、甚至是品牌的历史背景等等信息。毕竟,需要掏自己腰包的消费肯定会货比三家。因此如果作为葡萄酒销售人员,无法专业深入地向客户介绍葡萄酒的相关知识,很可能他将失去客户的信任。从业人员只有提升自身对于葡萄酒的专业理解,才能把正确的葡萄酒消费理念灌输给客户,培养消费者饮用葡萄酒的乐趣,并建立客户对于整个行业的信赖。
业内有不少葡萄酒专业课程可供从业人员选择,例如众所周知的英国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WSET),国际侍酒师认证课程(ISG), 澳大利亚A+课程和法国巴黎蓝带的葡萄酒管理人员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让半路出家的葡萄酒销售人员得到一个系统学习葡萄酒的机会,着实是一个在短期内提升专业水平的捷径。
教育成推广新方式
以英国WSET课程为例在大陆短短10年左右的发展,特别是最近两三年,学生数量增长快速,现在中国市场已是WSET的全球生源国之一,由于需求旺盛,各地授课点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中意图分取更大份额的国外产区也在寻求突破口,其中官方产区课,以及国际葡萄酒大师开设的大师班,是行之有效的突破方式。现在中国市场上销售额占据前两位的法国和澳大利亚,是产区课推广中的佼佼者。
法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是在中国最早实行产区课程教育的,尤其在2007年开始进行的波尔多葡萄酒学校讲师认证项目和官方课程的推出,将业内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士变为波尔多的官方讲师-推广大使,这分布各地的数十位官方讲师每年有相应的培训量要求,从而通过几十位的讲师将产区知识不断地传播到全国各地的从业者和葡萄酒爱好者。
这一模式也逐渐被其它产区在借鉴,其中最成功的是澳洲A+产区课程,他们用更多的讲师支持力度和激励机制,使澳大利亚A+课程的推广效果在很短时间内赶上波尔多,甚至有超越之势,当然市场也给了相应的回报。此外产区或葡萄酒庄,也可以采用和有影响力的展会,以及本地教育机构合作的形式,开设大师班,品鉴会等形式,选择特定的传播受众,如葡萄酒讲师,媒体,消费意见等,也能收到上佳的效果。
富隆威拿麦罗仑谷穗乐仙红葡萄酒2010
Wirra Wirra Vineyards-Mclaren Vale Shiraz 2010
产区:澳大利亚,麦克拉伦山谷(Mclaren Valley,Southern Australia)
葡萄品种:穗乐仙(Shiraz)
酒庄介绍:威拿庄(Wirra Wirra)是一句澳洲土着人的话,其意大概是欢聚之地。威拿庄由罗拔伟里(Robert Strangways Wigley,以下简称R.S.W.)先生创建于1894年,现已发展成为麦罗仑的酒王,澳大利亚最着名的酒评家James Halliday将其视为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典范之作。1969年,威拿庄由R.S.W.的两位表亲贵图特(Grey Trott)和罗杰图特(Roger Trott)兄弟接管,并由此走上一个新台阶,成为澳洲葡萄酒爱好者和酒业同行青睐的质优物美而价格合理的典范庄园酒。
酒评:威拿麦罗仑谷穗乐仙红葡萄酒呈现明亮不透明的深紫色。闻有典型的黑巧克力香味和麦罗仑谷甘草的特征,丰富,香浓的肉桂和辛香,又伴有甜甘草味,成熟的黑莓果香,有轻微的开胃的黑胡椒和复杂的烟熏橡木的芳香。厚身的酒体,有极好的结构,复杂的葡萄酒,优质的单宁,口感有野浆果的芳香。该酒是麦罗仑谷的代表作,更在国内外屡获大奖。
参考价格:470
代理商:富隆酒业
Aussino World Wines
文、采访 彭程 受访对象| 赵晓娟、陆江、潘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