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生产成本影响,我国食糖供不应求严重。在9月份结束的2014/2015榨季,我国糖料种植和食糖生产严重滑坡。全国糖料种植面积2369万亩,同比减少301.9万亩,减幅 11.3%;食糖产量1055.6万吨,同比减少276.2万吨,减幅10.7%,是新世纪以来减幅的一年。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糖 料收购价持续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糖农收益下滑,种植积极性受挫。
首先,糖料作物的种植成本快速上升。由于要素投入品价格上涨,糖料种植和食糖生产的“地板”价不断抬高。据广西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分 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4年10年间,广西糖料蔗每亩种植总成本由834.8元增加到2016.6元,增加了1181.8元,增幅 141.6%,年均增长10.3%。其中,人工成本更是增加了近2倍。而受原料成本上涨传导机制的影响,国内制糖成本也水涨船高,目前每吨在5100元/吨左右。国内糖料种植和食糖生产的成本“地板”不断抬升。
其次,糖料作物的种植收入不断下滑。成本上升背景下,国内糖料收购价格连续下降,糖农收入大幅减少。2011/2012~2014 /2015榨季广西糖料蔗收购价格每吨下降了100元,降幅达20%。据广西崇左市相关部门的统计,2014/2015榨季农民人均种蔗收入4892.3 元,同比减少1933.1元,减幅达28.3%。收入水平下降直接导致糖料作物种植的比较收益降低,据广西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分局测算,2014年广西甘蔗 种植每亩成本2016.6元,每亩产值1988.6元,每亩净利润-28元,农民种蔗不挣钱,因此纷纷改种香蕉、速生桉、水稻、西瓜等竞争农作物,糖料作 物的种植面积大幅萎缩。
糖料种植和食糖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2015/2016榨季,我国糖料种植和食糖生产减产形势依然严峻,产需缺口继续扩大。
首先,糖料作物和食糖减产已成定局。由于糖料蔗收购价连续下调、农民种蔗收益减少,造成农民改种意愿强烈,糖料种植面积出现缩减。 据估计,2015/2016榨季国内糖料种植面积2050万亩左右,同比缩减约300万亩。虽然2015/2016榨季作为我国主产区的广西大幅调高 了糖料收购价,增加农民种蔗收益,提高种蔗积极性,但是由于多地已进入糖料收割、糖厂开榨阶段,因此其对食糖产量的促进作用将更多地体现在 2016/2017榨季。总体上看,2015/2016榨季国内食糖产量将连续第2年下降,预计食糖产量950万吨左右。食糖消费将继续增长至约1570 万吨,国内食糖产需缺口扩大到620万吨左右,自给率恐将跌破60%。
其次,糖企和糖农收入有望增加。一方面,随着国际食糖市场步入减产周期,基本面向供不足需转变,支撑国际糖价回 暖。受此影响,国内外价差和进口压力缩小,国内制糖产业赢得喘息机会。同时,在2014/2015榨季被证明颇为有效的政府和行业主体采取的产业支持及行 业自救措施仍将持续,国内糖价将进一步回升,制糖企业在2014/2015榨季大幅减亏的基础上有望实现扭亏为盈。另一方面,糖料主产区调高了糖料作物收 购价格,糖农收益得到保障。2015/2016榨季,广西将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调高至每吨440元,同比增加10%。云南、海南、广东等地虽然取消了糖 料蔗收购政府定价,改由蔗农和糖企定价,但出于看多后市、保障原料稳定供给的考虑,制糖企业将考虑糖农的合理收益。因此,2015/2016榨季糖农收入 将会增加。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把食糖产业“保”起来
总体来看,我国食糖产业发展面临的“危局”主要源自于开放环境下的自身基础竞争力不足。一方面,国内食糖生产成本高企,国内外价差 巨大,与国外糖相比根本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食糖进口关税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缺乏除关税、配额外有效的进口调控手段,造成国际低价糖 大量涌入,扰乱国内市场,危害国内食糖产业安全。
从长远来看,食糖产业发展需要着力破解上述两道难题。考虑到基础竞争力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应是尽快完善政 策支持体系,先把食糖产业“保”起来,同时通过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等手段降低糖料种植和食糖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一方面,应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借鉴世界主要的产业政策经验,研究其在我国“落地”的可行性,如巴西以含糖量为基础的市场化的定价机制、食糖—酒精联产计划,日本的食糖返售政策,泰国的甘蔗与食糖基金等。
另一方面,应加大良种良法的培育推广力度和糖料产区水利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糖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大力推广机械化,加快研 发适合我国产区特点的小型机械,提升糖料作物种植的机械化水平;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糖料种植组织化程度;鼓励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此外, 应推动制糖行业整合,鼓励制糖企业通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进工艺流程、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