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视网新闻获悉,比起国内食品,更多的消费者青睐进口食品,但是进口食品也未必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近日,有每天对今年1到10月份入境食品进行分析,不合格产品达到了2350批次,其中也不乏人们口中的大品牌食品。
产地:台湾、欧盟不合格产品多
大数据统计显示,从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产地上看,排在前十名的产地分别为:中国台湾地区、马来西亚、日本、美国、泰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法国和德国。
产自中国台湾地区的不合格食品最多,达601批次,占25.5%,超过总数的四分之一,成为进境不合格食品的“重灾区”。去年质检总局曾多次发布台湾食品警示通报,如台湾糖果违规使用甜味剂等。
另外,产自欧盟的不合格进口食品达579批次,占不合格进口食品的24.6%。
类别:饼干、奶粉问题多
记者梳理发现,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检出过不合格的情况,其中不合格次数前10位的类别为:饼干、饮料、酒、乳制品、糖、鱼、粉、茶、麦片、巧克力,占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数的63.4%。
进口饼干不合格最多,共243批次,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及标签不合格等,是其主要原因。
进口乳制品也有171批次上榜。据统计,今年以来,多款新西兰的奶粉及奶制品登上不合格榜单。其中,由玛氏食品(嘉兴)有限公司进口、新西兰“FONTERRA LIMITED”(恒天然集团)制造的两批共150千克的脱脂乳粉,因包装不合格被销毁;新西兰Green Valley Dairies Ltd公司的三个批次嘉仕堡巴氏杀菌乳大肠菌群超标,2265公斤全部销毁。
品牌:亨氏、沃尔玛等上榜
在进口不合格食品信息中,有21家食品生产企业被披露的不合格批次数在10次(含)以上。排在前十名的进口制造商里有4家来自中国台湾地区。
不合格进口食品名单中不乏知名品牌的身影:来自美国的亨氏番茄汁还未入境已超过保质期;上海宜家家居从瑞典进口的两批次斯耐普斯风味伏特加因未提供所需证书,被销毁;韩国的农心牌辣味虾条包装不合格。
此外,由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口的多批次食品被检出不合格,包括从泰国进口的都乐什锦果肉果冻被检出日落黄超标,从美国进口的普斯蓝莓谷物早餐麦片水分超标,从比利时进口的阿斯达松露状牛奶味巧克力未提供所需证书。
原因:标签不合格、微生物污染
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10月,进口食品被检出不合格的前十大原因是:标签不合格、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超过保质期、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水分超标、未提供所需证书、霉菌超标、品质不合格、未获检验检疫准入。这10类不合格食品为1282批次,占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数的54.6%,超过一半。此外,货证不符、包装不合格、砷超标、超范围使用苯甲酸、铜超标、违规使用化学物质酸性红、山梨酸超标的现象也不少。
买进口食品要学会“三看”
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建议,“正规商家一般可保证产品来源和运输、贮藏条件符合安全要求。”比如选购进口肉时,可以通过“三看”来鉴别该食品是否来自正规渠道。
一看“两个清单”,即输华肉类准入及产品名单和已在华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名单,可在质检总局网站查询。
二看“一个单证”,购买时可要求商家出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不能出示或提供的不要购买。
三看“一个标签”,正规进口肉类外包装上一般有中文标签,如发现包装和标签上均是外文没有中文,千万不要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