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的人对食品方面的要求也同样随之提高,都认为价格高的进口食品都是的,因此现在我国的进口食品才会越来越多,也是非常的畅销的。但是进口食品真的安全吗?为什么会有一样的进口食品几个反而存在巨大的差异呢?
同一款德国产啤酒,在城市超市卖到20块钱一听,可在上海街头所谓“自贸区食品专营”之类的小自选店,20块钱可以买四五听。一模一样的包装,一模一样的口感,完全不一样的价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次,记者走访调查发现,街头小店售卖的进口啤酒以及其他食品,价格比大超市低,一大原因是商品临近保质期。以城市超市卖20元一听的啤酒为例,其在距离保质期尚有三个月左右的时候,即流入街头小商店,以10元一罐甚至10元两罐的价格售卖。到了临近保质期,则以10元三罐售卖。
如今,大卖场多开设临期食品专柜。其中商品价格,大约是正价商品的五分之一左右甚至更低。而街头巷尾一些所谓“自贸区食品专营”之类专卖进口食品的小店,如果售价在城市超市卖价的一半以下,则大多是临期食品。因为其进货渠道本是在临期商品处理点等处,进价低,商家利润仍可观。
除了因超市档次,以及临近保质期长短不同,还有一类价格差完全是因为商品本身产地。同样以啤酒为例,在一些进口商品小店多印有洋字码的黑啤,售价5元一听,仔细端瞧,竟然是江苏太仓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