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两极化,主要是指零售业态一大一小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零售业低速增长,业内将电商冲击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有人甚至认为,实体零售店的未来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如阿里巴巴马云就曾经预言,到2020年,电商与店商将平分我国零售市场份额。
其实,零售业尤其是我国实体零售业远远没有走到尽头。从国际零售业来看,沃尔玛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的位置,2012年居第三位,2013年居第二位,2014年重返榜首。国际零售业老大的地位不断攀升,既有两线融合的因素,更体现了实体零售业的强大生命力。
从国内零售业来看,实体零售业正在重新获得投资者的青睐。2014年8月11日晚,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称,在香港掌握着7-Eleven、宜家家私、星巴克经营大权,并拥有惠康超市、万宁、美心等零售业务的牛奶国际斥资56.92亿元入股永辉超市。完成此项交易后,牛奶国际将持有永辉19.99%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永辉创始人张氏兄弟的持股比例虽然降至31.94%,但依然是第一大股东。公告显示,此次募资目的是补充流动资金,支持门店快速扩张。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城市的商业,越来越出现外热里冷情况,越是处于市中心商业圈,销售增幅就越低,如上海的淮海路历来都是一铺难求,如今已出现店面出租难的情况,位于市中心的黄浦区,2014年上半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破天荒地下降了1.5%,而嘉定、青浦、崇明、奉贤等市郊都是两位数增长,全市购物中心增幅为4.1%,其中餐饮业增长达15.6%,可见购物中心的增长主要是餐饮拉动。
占大型连锁公司半壁江山的大型综合超市则越来越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已经不仅仅是租金、人事费、电商分流等方面的压力,更是业态转型的压力。所以,大型综合超市的主导品牌已经迈出了转型第一步,向购物中心发展。
来自网易财经2014年9月1日的信息,沃尔玛中国对外宣布,其首个购物中心将落户中国珠海,取名乐世界,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据搜铺网报道,各地的欧尚超市开始扩建,甚至升级成高鑫广场购物中心。此外还有宜家家居专业店和英特宜家购物中心、永旺超市和永旺梦乐城购物中心、乐购超市和乐都汇购物中心。
其实,我国购物中心同质化的问题早已显现,大型综合超市向购物中心转型是否能够成功,还有待观望。作为业内的反面案例,早在2009年TESCO曾高调宣布进军中国商业地产,但在2012年遭遇集团总部的紧急叫停。
个人觉得,大型综合超市转型购物中心具有双重含义:
第一,经营大型综合超市的连锁公司把大型购物中心作为一种业务拓展模式,那是发现现有的购物中心存在诸多缺陷,是挑战现有竞争者的行为;
第二,把社区商业转型为多中心化的社区购物中心,这符合消费者就近便利消费的行为特点。
另一方面,不少专家也认为:小型店铺发展潜力很大。
2013年10月17日,银泰天猫O2O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期间,首都经贸大学的陈立平教授就曾表示,未来只有一种零售业最有发展潜力,那就是地铁沿线的小商店。这个观点虽然有点激进,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小型的、便利的店铺更有发展潜力。
行业中通常把便利店当做小店铺的代表,有些国家的零售业在经历了百货时代、综超时代之后便进入了便利时代,便利店行业的销售额甚至超越了整个百货行业。
如今,我国便利店行业也已经形成基本共识,即便利店一定要做好即食品,其竞争对手首先是餐饮店。
超市供应食材,在家食用,可以称为内食,餐馆就餐可以说是外食,便利店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食,快捷、卫生、营养、经济。例如,7-Eleven进入台湾以后的第一个竞争对手中餐,便利店盒饭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以后,开始主打汉堡,洋快餐也成了便利店的竞争对手。
所以,城市型便利店更像一个餐馆,其实他们做的就是餐饮服务,国内有些超市、便利店、面包店也申领了餐饮执照,零售店做餐饮,是趋势。从家门口开始到地铁站再到商务楼、大型购物场所、休闲娱乐场所等,选址区域大大扩展,新店不断涌现。所以,很多消费者对便利店的依赖程度大有超越超市与大卖场的态势。
7-Eleven还把便利店开进了商务楼,取代了商务楼食堂的功能。每当中午就餐时间,便利店就像一个大食堂。
这一变化引发便利店从商品结构到店铺规模、设施配置、卖场布局,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全家便利在店内设有餐台,午餐时间,餐台的六个座位基本是满座。居民小区门口的便利店还提供送餐服务,现在不仅年轻人早上吃便利店的饭团、三角包、三明治、豆浆等,单身在家的中年人也成了便利店的常客。对中餐,他们的评价是十二个字:价格适中,送餐到家,口味尚可。
中国市场的极度复杂性与多样化,给便利店的发展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据上海华联罗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晟介绍,便利店是一种自造型零售业态,自制食品也是罗森便利的一大特色。
罗森便利1937年源于美国,目前在日本拥有1200多家连锁门店,是全日本第二大便利店系统,公司已上市,市直约合490亿元人民币,每年有28亿人次关顾罗森便利,按照1.2亿日本人口计算,每个日本人每年平均光顾罗森便利23次!以往在课本上所说的连锁经营都强调统一,但罗森则专注于差异。
张晟说,罗森与其他便利店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脸长得不一样。罗森为了迎合不同消费群的需求,开发了不同类型的罗森便利,如百元罗森、自然罗森、医院罗森、地铁罗森、邮政罗森、动漫罗森、药房罗森等等。不知道以后还会出现哪些更奇特的罗森。
罗森提倡安心、安全、美味的服务理念,盒饭宁可废弃,也绝对不采取降价销售,以确保每一份盒饭的品质、营养与口味;发动全体员工开发出适合上海人口味的罗宋汤与酸辣汤;并打造以甜品罗森为特色的下午茶。
本土便利店虽然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以及转型方向,但仍然没有转变以常温商品为主导的经营格局。2014年上半年来自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商贸行业管理处的《商业商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上海某大型便利店公司的零售额中,烟酒类商品占比约为64%,粮油类商品占比约为6%,纯水与饮料类商品占比为7.4%,其它常温食品占比为8.5%,保鲜与快食类商品占比为10%,书报与百货类商品占比为4.2%.
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便利店行业也出现了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的趋势。
一方面,便利店借用实体平台加快了信息平台建设,渐进式发展预购、代沟、快递收发等业务。
另一方面,快递业近年来也对零售便利店业务情有独钟,先有中国邮政EMS在2007年开始与广州的7-Eleven开展代理业务,而后国内最大民营快递顺丰也打算自己建设便利店,并在深圳开始试点,如今还开发出颠覆传统便利店模式的嘿客。
中石油与中石化两家油品企业也以加油站为平台开发了非油品业务,并且试图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发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便利店业务。可见,小小一个便利店,变化也特别多。
香港牛奶公司扔巨资入股永辉开发实体店、沃尔玛重返世界500强榜首并投资购物中心,便利店行业的销售额超越百货行业,这一切似乎给实体零售业增强了投资的信心,也似乎预示着未来零售业有可能向一大一小两极化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