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南酱园的发展,清朝末年,王致和酱园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北京的老字商号都比较流行请达官贵人或者文人墨客为其题词,王致和门前的牌匾均加上彩绘龙头,象征“大内上用”。“王致和南酱园”这6个字分为两块匾,分别由孙家鼐、鲁琪光书写。孙家鼐(1827-1909),安微省寿县人,清末名相。咸丰九年(1859)年中己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直上书房。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任资政院总栽,受封太子太傅。鲁琪光,江西南丰人,同治七年进士,官至济南知府,此人工于书法。
1859年,状元孙家鼐为延寿寺街上的店辅题写了四句藏头诗“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酱配龙蹯调芍药,园开鸡跖踵芙蓉。”
据解放前到王致和南酱园学徒的周尔柱老师傅说:“1942年,他14岁到‘王致和南酱园’当伙计,这两块牌匾还在,藏头诗听说过,但没有看到过出处”。
王致和南酱园在清未民初达到鼎盛,随着生意兴隆,其他酱园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如前门外延寿街南口的王芝和,兴隆街的致中和,宣武门大街十三号的王政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民政部《商户调查表》,其中查到了关于王政和的记载)这些新兴酱菜店的名字多取自“王致和南酱园”字号中的一字或者两字,或者取其谐音,以达到借其名牌之效,拓宽销路。但无论是从其开店时间来看,还是从产品风味来看,众多酱菜店中首推“王致和”,奉其为正宗,据原“致中和”的老师傅讲,他们虽然也加工腐乳,但要想好卖,就要吆喝“王致和”的臭豆腐,据他们回忆,当时,王致和的小伙计经常私下拿些“王致和门票(商标)”给其他店铺。
同时,百姓对王致和的厚爱既是证明,近日重返前门外延寿寺街,偶然遇到了一位一直在此居住的老人,今年77岁,当提到“王致和”时,他饶有兴致地提起了当年卖臭豆腐的情景,还即兴吆喝了几声“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